tags: 藏象/脏
pages: 059
五脏阴阳时空观,是以五行学说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指导,将自然界的时间(五时)、空间(五方)及其相关的五气、五化、五色、五味等与五脏生理功能系统联系在一起,形成人与自然相参、相应的“天地人一体”系统。
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
说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人与自然万物同源共生,遵循着共同的阴阳消长规律,在不同季节时令、不同地理环境,密切联系、相互影响。因此,藏象学说应用五行理论将自然界的五时、五方、五气、五化、五色、五味等与人体五脏生理功能系统相联系,构建天人相应的宏观整体调控模式。
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
说:“五脏应四时,各有收受。”五脏的阴阳属性及气机升降浮沉与四时(或五时)之气的阴阳消长相互通应。如肝应春天生发之气,为阴中之少阳;心应夏季火热之气,为阳中之太阳;脾应长夏生化之气,为至阴之类;肺应秋季收敛之气,为阳中之少阴;肾应冬季闭藏之气,为阴中之太阴。据此提出顺应四时之气以养五脏等养生原则。五脏之气的虚实强弱在不同季节可呈现旺衰变化,如春季多见眩晕、风疹、中风等肝系疾病,夏季多见胸痹心痛等心系疾病,长夏多见腹痛腹泻等脾系疾病,秋季多见咳嗽喘息等肺系疾病,冬季多见寒痹骨痛等肾系疾病。故治疗用药及养生应顺应四时之气,春季应利于肝气疏泄,冬季宜利于肾精闭藏。
藏象学说将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方与五脏相比类,如东方属木,主升发,与肝气相通应等。地域不同,气候、水土、饮食、居处以及生活习惯等有异,往往使人体脏腑强弱不同,体质各异,发病倾向也有一定区别。